奧之細道必訪之中尊寺 -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文化故事-奧之細道中尊寺


有如時光機帶你回溯1000年歷史記億,寺中寧靜樸素。




在同屬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國家日本,在保護文化資產上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之處。小編這次翻出十年前的影像資料帶大家探訪橫跨日本十三縣的奧之細道,其中幾個小編本人有探訪過的景點。本次我們前往位於岩手縣的中尊寺,一睹以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為建築藍圖之金色堂風采。



中尊寺是日本平安時期約西元1105年,由藩主藤原清衡建造,當時是戰亂後為了建造一座可以超度戰亡之英靈,並可造佛、修寺、寫經為亡靈積福德的寺廟。走訪中尊寺建議從見月坂表參道由山下往山上走起,見月坂表參道兩旁古木參天。




這些大樹都是江戶時期平泉由依達番所種,這些古木都有三四百年的歷史,站在樹下方使人類顯得渺小。西元1689年徘句大師松尾芭蕉展開奧之細道的旅程,登上中尊寺參拜後,看到歷經幾百年屹立不搖的中尊寺金色堂,寫下徘句:五月雨蒼茫,莫非避開未曾降。光堂猶輝煌。




從表參道走至金色堂中途,有一不動堂。這裡是中尊寺祈禱道場,供奉右手持寶劍(斷邪惡),左手持繩索(救苦難)的不動明王。繼續走往深處則為遇見坐西向東的金色堂。本堂以阿彌陀經中西方極樂世界遍地黃金的描述而興建。裡面用燦爛奪目的夜光貝鏍、透雕金具、漆器蒔繪裝飾,所有木構件皆貼上金箔。故名:金色堂。




所以壇中本尊則供奉阿彌陀佛。兩旁則供奉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前方還有三尊地藏菩薩。阿彌陀佛所在位置下方有一須彌壇,外表是孔雀圖案。裡面安奉建造者藤原清衡家族的棺木。遺體皆防腐處理成了木乃伊。當時藤原清衡建造金色堂時也將藤原家族墓室考量入內,寺廟與祠堂並存。



寺廟的建材顏色大都選擇大地色




中尊寺參拜道入口



造訪中尊寺一定要從參拜道拾階而上



參拜道中杉木高聳入雲
踏上礫石步道感覺自然快意



還有這懷舊的老郵筒可以投信



日本的園藝受唐代影響至今,已經演變成日本獨有的風格。


入寺前的御洗手由一顆原石打造



五彩繽紛的楓葉



來訪中尊寺還有一處必訪景點,就是中尊大池。西元1950年日本政府對金色堂中藤原家族四代遺體展開學術考古時發現,在裝有第四代藤原泰衡的首及桶中,有百來顆蓮子。日本政府用了四十多年的復育,在1998年使其開花,稱中尊寺蓮。



並比對當時的建造藍本來復刻蓮花大池,於開挖時於層積土層又發現蓮子,並於2005年復育開花,特命名:大池蓮。中尊寺蓮花瓣較薄,呈現淡紅色,而大池蓮顏色較深。這兩種蓮花在沈睡八百年後重現世人眼前。讓現今的遊客可聞到平安時期的蓮花香氣。日本政府這樣細膩的文化保存方式,實為台灣政府借鏡。

中尊寺地址:岩手縣西磐井郡平泉町平泉衣關20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