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基本概要 : 四聖諦 - 覺性人生
外在的奔波與匆忙的資本社會,
讓我們不曾放下心中的貪慾,
追求於世間的物質流轉之中,
最近用了許多時間參學佛法。
也感謝好友阿翔厚實的佛學知識,
雖然佛學基礎深厚並不代表是否落實於自身證悟,
但是當通達義理之後,會加快學習與證悟的腳步。
有助於自己智慧增長。
知.解.行.證乃是修學佛法的四大階段,
如果只是在知與解上下功夫,那只是將佛法變成知識一樣。
但是知.解佛法有助於對峙無明的狀態,
所以皆不可放棄。
為什麼三寶的次第為:佛 . 法 . 僧 呢?
佛陀乃覺悟的聖者並佈道佛法於人間,
所以為第一基準。
法乃是佛陀所講的義理並讓眾生依法修學,
所以為第二基準。
僧乃是為了廣佈佛法並了脫生死的修道者,
所以為第三基準。
現今末法時期佛法已經流傳2600年,
經過時間與歲月的傳佈,
世人添加了許多民間的信仰與本生的看法於其中。
現今的社會上就有許多看似佛教的外道於社會上斂財,
所以佛法的考證就變的非常的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不能放棄佛學考證的因素,
也是台灣各大山頭創辦佛學院的重要原因。
依法不依人(眾生本來就會犯錯),
所以用來檢視眾生的行為依法為基準。
但是佛法是用來讓自己不處於無明的狀態,
所以我們應該多多檢視自己的內心才對。
用佛法來檢視世間萬物是讓自己更佳透徹並處事圓融,
也可以提供正確的道路與方向,
而不被不如法的事物給影響。
(攝於 : 金山法鼓山大殿)
佛陀於菩提樹下悟了萬法緣起性空,
用了畢生心力於恆河兩岸說法渡眾。
(請先下載圖檔之後搭配下文閱讀)
四聖諦為佛法的基本教理,
一切大小乘經典都是由四聖諦開闡出來,
所以學佛者理解四聖諦之後才可以於浩瀚的佛法之中理解最初的佛學架構。
最上方的圖解就是讓各位同修更快速理解其中的奧秘。
佛陀說:世間苦的本質為何呢?
苦的本質乃是眾生執自性並無明而產生苦,
簡單來說就是眾生皆認為有一個我,
眾生認為我很重要
例如:阿弘要改變世界朝向良好的方向前進,
所以自認為自己很重要,
產生了我執與我見。
每一個個體的眾生就會產生無限的我執與我見,
並產生對立與衝突,
苦的本質就從這裡來了。
佛陀說:苦如何聚集而來呢?
這裡就要帶入輪迴的觀念,
如果眾生沒有輪迴的觀念就無法契入法要,
請看上方圖解(惑-業-苦)三階段,
眾生因為執自性而無明並造善業與惡業後,
而產生苦與樂進而貪愛或瞋恨而無明。
又回到執自性的階段而輪迴不息,
苦就如此聚集而來了。
佛陀說:那什麼境界才可以不苦呢?無漏的呢?
佛陀於菩提樹下見旭日東昇睹明心而見性,
了知世間萬物皆是緣起性空,
達到涅槃寂靜的境界,
這樣苦就不會產生了。
佛陀接著教導眾生如何達到涅槃寂靜的境界並告訴眾生方法 :
所以佛陀說八正道給眾生依止。
正念:正確的念頭(一剎那間的想法),
正思維:正確的思維(產生正確的連續思考),
正見:正確的見解(正確的連續思考並產生正確的見解),
以上通戒.定.慧三學之中的慧學,
也是通身.口.意三業之中的意業。
正語:正確的言語
戒(兩舌.綺語.惡口.妄語等)
以上通戒.定.慧三學之中的戒學
也是通身.口.意三業之中的口業
正命:正確的事業(不違反五戒與十善的行業)。
以上通戒.定.慧三學之中的戒學,
也是通身.口.意三業之中的身業。
正精進:朝正確的方向努力不懈
正精進通達戒.定.慧三學;也通身.口.意三業
正定:培養正確的定力,
正定讓我們遇世間的萬事萬物不隨著起心動念。
以上通戒.定.慧三學之中的定學,
也是通身.口.意三業之中的意業。
佛法博大精深就從基礎四聖諦展演開來,
深深感覺這個基礎義理的重要性。
所以花點時間整理後提供給對各位同修參考,
願 : 正法永在、福慧增長。
如大眾對學佛有興趣
可以點擊下方圖檔連結至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學習更多佛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