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台灣人民與政府的一封信 - 呢喃自語 2013

給台灣人民與政府的一封信
        
最近全民對我們政府的經濟政策有許多的怨言,阿弘也有許多感慨!平心而論,台灣的經濟奇蹟是三十年前的政府將具有前瞻性的電子產業扎根到台灣來,加上透過產業、官方、學術密切的合作和符合國際商業潮流的方向與前輩們努力不懈的生產而造就今日的經濟成果。反觀鄰國們的政府(例如南韓與新加坡)努力的創造產業再造與提升計畫,將電子產業上下游垂直整合並積極爭取國際性曝光的行銷與宣傳效果。
想要創造在下一個三十年的輝煌經濟成績。試問我們國家做到了嗎?


         台灣的政府促進產業整合與提升產業創新的計畫停滯不前與效能不佳,當人民挑戰政府的施政作為或是福利過當時,軍公教人員的回覆是:要不然你來考啊?是你自己不來考的,你說什麼嘴啊!我心想人民為什麼要繳稅給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呢?為官者與為商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官者,為人民百姓做事為己任。商者,創造產業創新並讓社會經濟結構穩定而努力。可惜了!台灣有很多好商人;但是沒有很多好官員。


         但是台灣人民也有一個很大的責任,那就是沒有針對事件,而針對黨派而投票的狹隘情節!好的政策是需要人民不分黨派的支持。多多關心社會政治,了解政府施政方針。多多看公共電視的節目(獨立特派員與我們的島或是優質的紀錄片),了解國際間的事務。而不是躲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只會出嘴巴罵政府,那是沒有用的。每一個鄉村都可以凝聚一股督促政府的力量,看看自己住家的鄉鎮公所做的施政方針,民眾應適時給予當地政府督促的壓力,關心候選人競選時的政見是否兌現。因為歐洲的人民就是非常關心這些公共的議題,越多人關心公共的議題,政府的壓力越大,也會有提高效能的效果。當每一個人都寫信給總統或是政府首長或是地方首長時,或是用自己的選票真正支持愛護這塊土地的人時。我不相信這個政府不會改變。宜蘭縣市與台南縣市不是做出很多優良作為的施政方針嗎!
        

  新加坡政府當時被馬來西亞排斥時就知道他們國家沒有任何自然資源,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商業與知識經濟。要發展商業最重要的就是吸引國際企業投資,要吸引國際企業投資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清廉與施政效能。當時新加坡都沒有這些優勢,首先第一步肅貪很重要。設立廉政署直屬總理辦公室,嚴格執行肅貪計畫。建立起清廉的政府風範。最後提升政府施政效能與國際接軌,大大吸引外資進新加坡投資。所以造就的現今美侖美奐的新加坡市容與國際化的大都市。但是現今新加坡政府又提出三十年產業再提升計畫,創立生物科技醫學園區,吸引該產業機構入駐園區。


公共電視記者曾訪問新加坡都市發展局官員時詢問:這幾年新加坡政府投資這個園區每年虧那麼多錢,難道你們政府不怕嗎?新加坡都市發展局官員回答:我們新加坡政府做事情是看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現在小虧沒關係,未來賺大錢就好!以上這段對話節錄至公共電視(國家的遠見紀錄片)。分享給現在台灣的軍公教人員,因為你們就是領的薪水都是人民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啊。如果所有人都去考國家考試,請問你家的水電有人修嗎?你還會有薪水領嗎?你還會有食物吃嗎?不要再讓這種幼稚的回答從你們口中說出來了,因為我們不是要減低你們的福利,而只是滿心期待著政府施政的遠見與效能的提升與改善而已,如果你們的施政效能與施政遠見和新加坡一樣,相信人民一定會給你們更好的福利!加油了,美麗寶島上的政府!
(我永遠祝福你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