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井明泉寺 八關齋戒(下集) - 覺性人生
早上清脆響亮的打板聲敲起了每個住在寺院中受戒的朋友
平常清晨四點三十分一般人都還在最香甜的睡夢之中與周公下棋
但是寺院之中的出家眾就已經起床準備上早課了
早課是一個練習定力很好的方法
首先站在同樣的地方一個小時
隨著課誦本的各項佛菩薩讃偈與經文的內容
理解佛法的義理與經教
讓自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可是我覺得真正的深入經藏應該遵從遠始佛教的誦經方式
在阿含經中佛陀有提到誦經的方式
團體誦經時應該用統一的語言由一人誦持某段經文
其他聽眾專注聆聽並專注理解經文的義理之上
這樣會增加理解經義的效果
這樣是有原因的(因為知.解.行.證四個階段)
知與解是首先開啟理解佛法的大門
如果不知不解的在裡面誦經一個小時
那就是培養禪定功夫了
接著一整天的儀式都在大殿之中受戒與懺悔與開示
讓自己適應著身理與心理的不耐與煩躁
接著過堂更是讓自己連同吃飯也學習專注力
用午齋時,齋堂之中沒有電視、沒有音樂、沒有各項會干擾你的思緒的物品
思緒專注在咀嚼食物之上,每一口飯菜之中
你可以感受到香積菩薩們的用心
簡單的齋飯確有著極有深厚的意涵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一念不生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佛寺的用餐地點稱:五觀堂
何謂五觀: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我只能說一個持戒的比丘與比丘尼實在偉大
進食這樣人類平常的身理需求與享受
竟然要讓自己處於一種犧牲奉獻的心境(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受供養的一頓齋飯是為了成就道業,廣佈佛法而食!
用餐時讓自己一念不起,為了斷除自身的貪.嗔.癡
難道這種情操還不夠偉大嗎?
最後晚上的大回向結束後回到寮房之中
理解出家眾為了廣佈佛法,落實戒律於自身的日常生活之中
不管是求解脫還是為渡眾
這種無私奉獻利他無我的精神
實在令人佩服與動容
其實在這二天之中我對善法法師所教的禪定功夫
有著非常受用的感覺
隔天早晨用完早齋時
寺中特別安排一位南傳的師父在大殿傳授禪法
這位師父是台灣人,大學時熱愛攀爬百岳與戶外活動
後來對佛法產生極大的興趣並前往緬甸出家
學習原始佛教的禪法與教義
最後回到台灣的新竹深山中修行
法名:善法法師
早上明慧法師特別交代等一下善法法師要上課時
一定要讓師父做弘法專用的大椅子
隆重並莊嚴
大家滿心期待這位有別於台灣佛教的師父所傳的禪修課程
時間一到只見善法法師帶著瑜珈墊與巧拼四塊
走向我們並席地而坐
持宣師父問她說:妳不坐弘法專用的座椅嗎?
善法法師回答:我來與各位分享禪修的方法,走近大眾並席地而坐不是比較容易學習嗎?
為什麼要做在高高並離大眾很遠的地方呢?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傳法時不就是在樹下席地而坐
諸弟子圍著他分享著佛法的喜悅
善法法師就在這與居士沒有距離與隔閡的空間之中
開始了行.住.坐.臥的南傳禪法教學
說真的阿弘覺得非常受用
因為用這樣的禪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應用
非常值得學習
受益良多
現今離佛陀在世的年代已經二千三百多年了
佛法經過原始佛教時期和大乘佛教時期與最後的秘密大乘佛教時期
原始佛教一直在東南亞一帶叢林之中修行並傳法
大乘時期因為唐玄奘至天竺取經時
當時印度興起大乘時期無著菩薩與世親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唯識學)
並傳入了中國,所以大乘時期的佛法在中國發揚光大並保存下來
最後印度教興起所以摻雜了很多印度文化而呈現的秘密大乘時期傳入了西藏
因為西藏地裡環境遺世獨立並與世隔絕保留了秘密大乘時期的精隨
所以要重現佛教各時期的修行長處與優劣
研究文獻考證與各國佛法交流就非常重要了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佛教傳入中國因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也非常注重禮節與倫理的制度
南傳原始佛教因為保留叢林制度
所以的教義非常貼近自然與展現親民教導方式
西藏因受到秘密大乘時期的印度多神文化的影響
讓西藏也有了持咒或多神信仰的文化背景
如下四聖諦與十二因緣圖解
讓各位想要對原始佛教有進一步認識的朋友
有一個淺顯易懂的圖解參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