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爨底下農家樂 - 中國行腳

 在北京生活的日子中,最快樂的莫過於和好友出行,遊覽中國名勝古蹟。

楊子,他是我們公司的資訊設備維修廠商。在中國要找到靠譜的供應商不容易,他是少數能夠讓我放心的設備商之一。楊子本名楊勝兵,家中住在河南省鄉下地方,學校畢業後就到了北京從事電子維修的學徒。他一步一腳印也不躁進,省吃儉用奮鬥幾年後存夠錢了,就與幾位好同事一起開了資訊設備公司。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某次他來公司幫忙維修設備,我問他說:要多少錢? 楊子誠懇的回答:弘哥不用。我問他說:為什麼不用呢?楊子答:你們公司雖然規模小,但是從不拖欠該付的款項。再來你是我的第一個台灣朋友啊!我聽到之後,心中非常感動,這句話也開啟了我們遊山玩水的大門。


某次他問我說:弘哥,周末要不要去外出走走?我當然說好。我就找了一處聽聞許久的名勝古蹟-爨底下村。這處位於北京市懷柔區的古村子,以前是背包客與深度旅遊玩家探險的地方。但是有一部非常出名的電影在這裡取景後,則變成觀光客最喜愛的遊覽勝地,這部電影就是投名狀。當時二虎的老家就是在爨底下取景拍攝。


我和楊子從北京四環邊上的中關村出發,北京的交通真是糾結,早上七點就開始堵車了。沿著西四環往南走接G109國道往西,就會進入到北京市的門頭溝區。當車子進入門頭溝時,就駛入北京平原西邊的山區,景色一改北京市區中的喧囂與吵鬧,則是一片北國秋黃的森林景色。


G109國道沿著永定河往西深入,道路在山谷中流竄,旁邊的永定河景色依人,好似日本東北秋田鐵道的景色。我們一遇到美麗的景色就會停下來拍照留念,其中京西十八潭則是順遊拍照的好地方,還有永定河清澈見底的溪水,也是煞底片的好去處。


開了快三個小時的車子,終於抵達爨底下,當農村變成了觀光景區,就開始有收門票的規矩。此時會有一種好處,景區會有管理人員負責打掃與整理。但是也可能會成為另一種災難,就是原本居民的文化與習性被觀光客的金錢改變了,則看不到原本文化的模樣!當時的爨底下剛剛變成景區沒多久,還可以看見一些特別的農村景色,譬如曬炭條。


明朝建都於燕城(北京市),京西古道是往來山西和蒙古外族的重要道路之一。所以明朝萬曆六年加強天津關、爨里口的防務工作,派軍在此駐防。爨里口關則有了軍隊與其家屬居住,漸漸的形成居民聚村型態。爨里口關隘則是爨底下的前身。


而逛爨底下村需要不錯的體力,因為村子沿山而建,逛村子的路上上下下,而要拍到網美級的照片,需要爬上對面的山頭,往下拍整個村子才會盡收眼底。登高必望遠,行遠必自卑。當天登上山頂時,太陽已快西下。下山的輕快步伐,夕陽換夜幕,星斗滿天,無不快活。


登高必往遠  行遠必自卑

農家利用秋冬乾燥氣候來曬菜干

攝影/文 : 阿弘



網站:https://paul-aries.blogspot.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aulyaohun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