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舊城區-文創風新造化-台灣遊玩塾

 
走入舊城區 玩出新創風


記得阿弘就讀台中高工的那段日子,從台中來回埔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全利行。總站位於台中市中區的車城附近,所以每逢週六日台中火車站附近就是阿弘溜噠逛街之地。二十年前的台中火車站附近,可說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車城有許多軍警用品店,它滿足了許多軍警消夥伴裝備需求。綠川西街的第一廣場是外籍勞工逛街的好地方。火車站站前的中正路與自由路(現今為台灣大道)有許多知名的點心店。


隨著胡自強市長的台中都市計畫政策,打造全新的商辦、住宅摩天大樓林立的七期重劃區,則成為台中市的新地標,而原本的市中心則漸漸的沒落凋零。中區的老舊建築開始殘破不堪,漸漸變成了犯罪的溫床。直到林佳龍市長上台後,為了平衡台中市整體規劃發展,啟動了舊城區文創再造計畫。市政府鼓勵在舊城區中的歷史建物啟動修善與改造,吸引熱愛歷史感的民眾紛紛投入新創的力量,漸漸將這殘破不堪的舊城區轉型成為文創基地。


阿弘從台中高工畢業後,來到台中都是轉車回埔里,或是洽公。也沒有重新認識這塊文創後的舊城區。這次決定重遊這座老城區感受歷史與老城區人民的生活。阿弘這次探訪有整修後的台中公園,還有感受生活的第二市場,舊城區中的老屋改造。


第一站阿弘來到台中市第二市場,看市場是非常有趣的遊程,逛市場可以感受市民熱愛什麼食物?還有市場本身的定位是什麼?以第二市場為例:市場鄰近台中火車站,許多食品進口批發商在氏場都有開設攤販,還有許多好中藥店在其中,當然也有美味可口的小吃。


第二市場西門就有一家好吃的王記小吃,來這裡的老饕都會點三套件:米腸、蘿蔔糕、荷包蛋。米腸有著傳統的油蔥味,蘿蔔糕有著Q彈的口感,荷包蛋蛋黃的濃濃油酯香,交互送入口中,不同的口感,味道奇妙的交錯融合,口齒留香。


全台首座的百年公園-台中公園
臺中公園設置於西元1903年(明治36年)10月28日,
日本政府為了讓台中市有一處多功能的市民休憩的公園。


這次阿弘再次探訪台中公園,最令人感到驚艷的是湖心亭旁的湖水沒有臭臭的味道,公園內而且有一條清澈的生態水圳,種植了許多水生植物,綠意盎然。市民可以坐在水圳享受流水聲與觀看水圳中的魚兒悠遊。


綠意盎然的生態水圳


公園中的廣播亭


有著歐風洋式建築的湖心亭,是建造於西元1908年(日治時期明治41年),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而建,來臺主持的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曾夜宿此亭,所以湖心亭因而聲名大噪;從日治時期開始,湖心亭就一直是臺中市的象徵,在1999年4月17日,公園中的湖心亭已經正式公告為「市定古蹟」,旅客可以在湖邊與這百年的古蹟湖心亭合照。



台中市的中區有許多老舊的飯店,在台中市政府中區老舊街區活化整修補助計畫的推動下,中區老建築開始了大變身。阿弘這次特別採訪了一間由老舊大樓改建的植光花園酒店。



酒店空間由紐西蘭國際級建築師事務所Fearon Hay 操刀設計,將台中市中區這間的老建築,保留建築原本的建築結構,並使用減少建築廢棄物的永續環境的設計。



天井的熱循環設計及建築物中種植蕨類來搭配老建築,將古老與現代,

建築與環境形成永恆的對話,是以設計概念的新潮旅館。

有想要來體驗植物與光線的視覺交互作用的旅客,可以來體驗住宿。



走在舊城區的街道上,也會遇到很多舊書店。
這裡也是搯好書的好地方。


一個國際化的城市樣貌,不只有現代摩天大樓。而是擁有能夠承載歷史長河的文化建築。台灣不缺現代化的商業摩天大樓,但是更需要包含多元文化歷史的舊城。國際旅人探訪台灣旅行時,需要找尋的是富有台灣風貌又兼具創意與文化的老城區。期待台中市民繼續推動台中市中區老舊街區活化整修補助計畫,為台中市區觀光發光發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