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賞鯨溯溪採玉石-台大農經系國際交換生旅行-台灣遊玩塾
重現十六世紀福爾摩沙之旅-找尋葡萄牙水手的視角
這段旅程要從花蓮賞鯨遊程說起
花蓮有很多經營賞鯨船的公司,賞鯨豚的船公司要對於海洋生態有深層的理解非常少數。因為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陌生關係,所以執行賞鯨豚的遊程時,為了滿足遊客的好奇心驅使,賞鯨船通常會快速接近鯨豚群,這樣的舉動不免造成鯨豚的驚嚇與傷害。
而花蓮有一家賞鯨豚的公司,公司創辦人為了落實永續海洋觀光的理念,特別與長期關切海洋議題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合作,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訂定賞鯨船靠近鯨豚該有的保護規定,並派遣鯨豚導覽員上船為旅客導覽,創立了全台賞鯨船生態永續的典範。這家賞鯨船公司的公司名子叫:多羅滿賞鯨。
多羅滿賞鯨公司的創辦人林振利先生,是一位充滿理想又敢於創新的企業家。記得在十多年前林振利先生看到了一篇16世紀時葡萄牙水手的航海日誌,其中有一段紀錄是葡萄牙商船經過花蓮外海時看到清水大山的美景,驚呼大叫:『Ilha Formosa』福爾摩沙之島。此時林振利先生心中彭派萬千,好似見到了四百年前葡萄牙水手所看到的景色。他心想自己住在台灣數十年,卻不曾從海上好好看台灣。林先生決定與他的團隊依照16世紀葡萄牙水手日誌的紀錄,設計出一條海上賞鯨遊程,林先生給了這條遊程一個富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名子:重現十六世紀福爾摩沙之旅。
重現十六世紀福爾摩沙之旅,想要帶給旅客的感動是三百多年前葡萄牙水手歷經數月航行抵達亞洲,船隊順著黑潮北上,某日清晨葡萄牙水手從船艙醒來,打開艙門後所看到太陽剛從海平面升起,金色陽光照射至從海平面攏起兩千公尺的清水大山,葡萄牙水手們從海上看到台灣島的景色,這樣視覺的衝擊感絕對是很多現代台灣人很少體驗過的。
阿弘當時在台北的旅行社就職時,聽到了這樣有意義的遊程,心中甚是嚮往。剛好業務上接洽了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的國際交換生暑期旅遊。阿弘馬上將重現十六世紀福爾摩沙之旅做為本次暑期旅遊的體驗主軸,設計了三天兩夜花蓮賞鯨採玉石之旅。這旅遊產品馬上獲得台大農經系系辦的青睞,就接下了這次帶領國際交換學生的任務。阿弘的團員來自中美洲與非洲的台灣邦交國交換學生。
一個創新又有溫度的旅程是需要客戶的支持。
阿弘第一次提出該花蓮深度體驗專案,團費自然比起一般旅遊團費高出許多。主辦單位找阿弘討論如何在預算有限的狀況底下,不要改變主要的旅遊行程。最後阿弘提出了降低食宿的經費比例,而維持活動體驗經費的比例,控制在預算內客戶可以接受的團費。
起初這個選擇客人內部有些聲音,但是主辦單位大多數的委員都決議這維持原設計案。最後行程結束時,所有人都非常高興當時有堅持原行程設計方案。因為所有團員體驗了台灣壯闊的山海交錯之美。有外籍團員說:台灣的地形在我的國家完全無法看見!
旅程第一天開始,重點是讓團員們體驗台灣東部特殊峽谷地質,所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就是第一天的重中之重。阿弘帶著團員們走一段燕子口至錐麓大斷崖的人行道,並導覽其立霧溪百萬年切穿山體形成河川V型谷,順道介紹太魯閣變質岩的地質,外籍團員們都為之驚嘆!
第二天我們去了豐田溪溯溪採玉石,這行程的設計重點在於了理解花蓮在地人對地質的生活應用。豐田溪又名白鮑溪,位於花蓮縣壽鄉池南村,發源於中央山脈南木瓜山東南邊(秀林鄉文蘭村)的深谷中。溪谷其地質為變質沙岩、板岩、片岩、大理岩及蛇紋岩,並含有部分的石英、雲母及石棉,石棉與蛇紋岩混合變質後,產生青色的角閃石(台灣軟玉)及閃爍的貓眼石。因此其上游山區有寶石、蛇紋石礦場開採,便使溪流充斥綠色及灰紫色的礦石順溪谷流至下游。
豐田村在日治時期在山區有開採石棉,意外將看起來像石頭的玉石原礦大批倒入河床中,直到西元1960年代,被發現確認為角閃石(台灣軟玉),因此白鮑溪早期上游曾開採豐田玉,使白鮑溪成為全台唯一產玉的溪流。目前雖然玉礦已停止開採,溯溪時還是可以揀到大小、純度不一的玉石,尤其大雨過後,愈向上游溯探,玉石愈大愈純。
這次阿弘帶著外籍夥伴前往白鮑溪溯溪撿玉石
感受台灣東部特有的地質特性
參訪日治時期的豐田移民村
日治大正時期,台灣總督府曾在花東縱谷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政策」,約從西元1911年至1924年間,於台灣東部建立多處頗具規模的移民村,如今花蓮縣吉安鄉-吉野村、今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今花蓮縣鳳林鎮-林田村、今花蓮縣瑞穗鄉-瑞穗村、今台東縣鹿野鄉-鹿野村...等共十餘處移民村,這些移民村規劃前衛並完善,移民村的道路設計是寬敞有秩序的棋盤狀設計並設有移民派出所、醫療所、神社與布教所,以及教育移民子弟的學校。而豐田移民村是目前沒有被開發破壞的狀態,阿弘選擇它作為歷史文化的建築教材。
豐田移民村內設有豐田移民指導所為現今豐田社區發展協會中心,那裏有社區發展中心正在推廣的手作DIY課程,我們一行人於午後時光,坐在移民指導所的花園裡,微風徐徐,陽光從樹林間灑入花園,團員們一一完成手作作品,感受這日治建築留下的歷史滄桑與樸實生活文化。
英文領隊-呂恩如
第三天為了感受重現十六世紀福爾摩沙之旅,我們於清晨0440起床,並於0530趕至多羅滿賞鯨公司總部做任務提示,從出海可能會看見的鯨豚物種到賞鯨豚需要注意行為,像這樣永續海洋的教育是非常值得觀光從業人員學習的。
0600準時從花蓮港出海航行於太平洋上,並於0630抵達了清水大山的外海處,陽光從太平洋的另一端升起,金黃色的茫茫打在高聳的清水大山之上。從太平洋上看著台灣中央山脈,回想起當時三百年前葡萄牙水手從船艙中醒來,看見了這般壯觀的景象,團員們與當時的水手一樣忍不住大叫:『Ilha Formosa』福爾摩沙之島。我想團員們早起痛苦與餓著肚子的難受,早已隨著驚呼Ilha Formosa而灰飛煙滅。
最後回程我們來到宜蘭,去看看一個可愛的秘境:陳氏鑑湖堂。
陳家古厝於西元1982年重建為二進四廂閩南式家厝建築,當時有八大房百餘人口同住於此,當地老宜蘭稱陳老師大厝,環繞古厝群有池塘、後院,其祖產面積有三百餘甲。到此參觀相關陳家文物與田園風光之外,陳家松園落羽松突出的氣根為宜蘭縣內的一大奇觀。
陳氏鑑湖堂是全宜蘭縣規模最大的家廟,內設有登瀛書院,是給陳氏子弟們受教育的地方,而且在陳氏祠堂廣場中有練武的神器方斤勇石,是當時陳氏子弟的舉重器材。可見當時陳家子弟文武並重的教育方式。
團員們與南方澳漁港合影紀念
這段奇妙的旅程可以成行,要感謝主辦單位對阿弘的信任,才可以排除有限的預算內來達成深度旅遊的任務。事隔十多年後回想起這段旅程,心中還是彭湃萬千。高興的並不是該團賺了多少錢?而是帶著台灣邦交國的夥伴們參訪台灣最有價值的文化與景觀,這是再多錢也買不到的經驗。2021-08-06阿弘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