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 - 高山茶園之美麗與哀愁
福爾摩沙 - 高山茶園之美麗與哀愁
茶,它是東方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飲品之一,解獐厲之氣飲茶。藏民說: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可見茶在東方人的影響有多大。山嵐飄在深山的茶園之中,雲霧繚繞。茶園佇立於森林之中,空氣瀰漫著森林與茶樹的芬多精香味,走在茶園不僅是散心,也可以對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幫助,這是人類對茶園想像的烏托邦。
實際走入台灣的山上的茶園,事實可不是這般美好!高山茶園因為大面積開墾導致缺乏生態系統的平衡,大量的單一作物易招致病蟲害,大部分的農民噴灑農藥來防治。所以走在茶園中不時聞到濃濃的刺鼻農藥味,而不是森林與茶樹的芬多精。另外慣行農法的茶園為了減低人力除草的需求,大量使用除草劑來抑制茶園中雜草的生長,而大部分的茶園都在台灣居民飲用水水源區河川上游的山區中,這些農藥與除草劑和化學肥料就跟著雨水滲透至河川上游或地下水之中。
許多消費者喜愛高山烏龍茶的清香口感,茶農為了將茶樹種在中高海拔陡峭山坡上,將原本涵養水份的森林砍伐開墾,取而代之是低矮的淺根系灌木茶樹,造成原本森林無法儲蓄雨水,原始森林又是調節河川冬季和夏季水源的重要器官,導致乾季河川枯萎,雨季河川暴漲。森林根系不見了,也無法牢牢抓住土壤,暴雨來臨時山坡土讓液化造成土石流。
消費者口中的一口高山茶,除了清香與喉韻之外,包含著台灣國土規劃的重大問題,更是高山農業的濫觴。我們如何用行動來改變呢?答案是從良善的消費者做起,選擇低海拔與友善土地的茶葉產品,幫助友善土地的茶農獲利,當友善土地的茶農累積資本而改變生活。慣行農法的農民也就會開始慢慢跟進種植友善土地的農作物。當所有農民都是友善大地的種植方式,優質的土地涵養自然生態,萬物欣欣向榮,人類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