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曼哈頓旅拍 - 美國東岸差旅
坐著Coach USA的巴士從紐澤西州進入紐約市,
從巴士擋風玻璃映入眼簾的城市天際線景色,
令人感到雀躍而興奮不已。
難道這就是人人稱羨的美國夢嗎?
跟著小編來踏上引領資本控制世界的國家門戶之路
NEW YORK MAP - 紐約市行政劃分地圖
理解完紐約市行政區域劃分概況後,
就讓各位跟著阿弘的差旅路線來解鎖這個城市。
紐約市-曼哈頓-中城-城市天際線-早晨 攝
要從紐澤西州的威霍肯進入曼哈頓市區時,需要通過哈德遜河的林肯隧道。這張照片是巴士於495號公路要進入林肯隧道前的交流道上拍攝。這樣狹長又整齊的城市天際線,是紐約市歡迎所有國際旅人的招牌揮手。
曼哈頓城區連結外部的交通主動脈有一個口訣 : B.M.W三座大橋,L.H.H三隧道。
布魯克林大橋 Brooklyn bridge
曼哈頓大橋 Manhattan bridge
威廉斯堡大橋 Williamsburg bridge
林肯隧道 Lincoln Tunnel
荷蘭隧道 Holland tunnel
凱里隧道 Hugh L. Carey tunnel
紐約市-曼哈頓-時代廣場
站在時代廣場上,周遭環伺高聳摩天大樓。有曲面、矩形、各式各樣的高樓建築。而不約而同的是在這些建築上,都鑲著五花八門的大型液晶顯示器看板。高樓的壓迫感、顯示器聲光刺激、城市車輛的喧囂,讓初到此地的旅人,有種強烈的感官差異性。小時候看美國電影中,許多場景的回味感油然而生。
George M. Cohan - 時代廣場雕像
喬治·M·科漢(George M. Cohan, 1878-1942)是美國著名的劇作家、演員、歌手、舞蹈家和作曲家,被譽為“百老匯之父”。他創作了許多經典的愛國歌曲,如《Yankee Doodle Dandy》和《Over There》。科漢以其多才多藝和對美國音樂劇的貢獻而聞名,並深刻影響了百老匯的發展。他的作品充滿愛國精神和樂觀情懷,對美國文化產生了長遠影響,1942年獲得美國國會金質獎章。
FDNY Engine 54/Ladder 4/Battalion 9 紐約市-消防局-消防員
記得兒時有一部電影 - 浴火赤子情(Backdraft)影中講述兩兄弟作為芝加哥消防員,面對危險的火災現場和彼此間的情感衝突。調查縱火案與火場安全知識是這部電影給我深刻印象,同時也在火場中展現勇氣與犧牲精神。
小編看到英勇的消防隊員不覺得上前去與他聊天並合影留念,這位消防員了解我從台灣來的出差後,直接對我說 : 不用擔心中國脅迫、我們會聯合民主國家將中國推回去。從這裡可以看出美國民眾普遍對中政策也是屬防衛優先的思維。
市區教堂之美
小編走在往北美總公司報到的路上,遇見了一處古樸的教堂。初到貴寶地,先來拜碼頭。靜逸的教堂中,卻聽不見外面車水馬龍的聲音。挑高的禮拜堂,讓旅人感受到主耶穌的莊嚴和肅穆。非常特別的寧靜感,讓人不由自主地靜默祈禱。
韓國人在紐約市公共圖書館大門口前拍婚紗
需多東方人都夢寐以求在紐約市中心的各大景點拍美美的婚紗照,剛好我碰到了一對有著明星般樣貌新婚夫妻,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前拍婚紗。我也幫新娘留下小編不同視角的婚紗照。希望有一天她也可以在我的部落格中看到這張女神般的婚紗照。
威廉·卡倫·布萊恩紀念碑(William Cullen Bryant Memorial)
威廉·卡倫·布萊恩紀念碑 : 位於紐約市布萊恩公園內,以紀念19世紀美國著名詩人、編輯和公眾人物威廉·卡倫·布萊恩。該紀念碑於1911年揭幕,由赫伯特·亞當斯雕刻,丹尼爾·切斯特·法蘭奇設計。布萊恩不僅是浪漫主義詩人,還是《紐約晚報》的編輯和反奴隸制運動的領導者,對美國文學和社會改革貢獻卓著。紀念碑成為布萊恩公園的重要文化地標。
美國人的餐車文化
紐約市的餐車文化是這個城市人民的生活日常,反映出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快節奏生活。從熱狗、捲餅到國際風味的墨西哥料理、印度咖喱和中東烤肉,餐車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美食選擇,價格實惠且方便快捷。市民常在上班途中或午餐時間光顧,享受街頭美食的便利與獨特風味。餐車文化不僅滿足了日常飲食需求,還成為紐約街頭風景的一部分,體現出都市的活力與多樣性。
紐約市公園景觀園藝師
城市中的公園有多美麗,反映出這個市政府願意投入多少預算來讓這座城市用美麗大方的樣貌來接待市民與觀光客。這張照片是小編在Bank of America Winter Village at Bryant Park 幫一位正在用心整理公園景觀園藝的技師留下專業身影。
找尋紐約的制高點-EDGE觀景台
觀察一座城市的紋理,就要從制高點開始找起。每當小編前往一座陌生的城市旅行,我都會去找尋這個城市的制高點,可能是城市郊山山頂或是某座高樓,而曼哈頓這平坦的島上沒有郊山。所以就是找尋某座摩天大樓的觀景台。60年前的紐約市應該是帝國大廈,而40年前應該是雙子星世界貿易中心,而現今就是紐約哈德遜廣場-EDGE觀景台。
紐約哈德遜廣場-EDGE觀景台
紐約哈德遜廣場的EDGE觀景台是西半球最高的戶外觀景平台,位於摩天大樓第100層,距地面1,131英尺。其玻璃地板和斜面玻璃牆為遊客提供驚險的視覺體驗,能360度俯瞰曼哈頓、哈德遜河和自由女神像等標誌性景點。
EDGE的設計獨特,挑戰傳統觀景台的形式,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它不僅是欣賞紐約市壯麗天際線的理想地點,也象徵著這座城市的創新精神與建築成就。
紐約市-EDGE觀景台遠眺中央公園
紐約中央公園是城市中的綠色心臟,占地843英畝,提供繁忙都市中的寧靜與自然景觀。而從EDGE觀景台看中央公園,可以感受到當時兩百年前紐約建城時城市規劃,就已經為城市留下這一大片的綠色心肺。
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無畏號航空母艦
無畏號航空母艦(USS Intrepid)是美國海軍的歷史性航母,現位於紐約市曼哈頓的無畏海空太空博物館。這艘退役的二戰航母曾參與多場戰役,後來也在冷戰與越戰中服役。如今,無畏號成為教育與歷史展示的場館,展出各種軍事飛機、太空艙與潛艇,並讓遊客體驗艦上生活。作為紐約重要的文化景點,它不僅紀念了美國的軍事歷史,還是技術創新的象徵。
紐約市-中城區-Vessel
紐約市的Vessel是一座獨特的蜂巢狀建築,位於哈德遜廣場,象徵著城市的創新精神。這座結構由154個交錯的樓梯平台組成,總共有約2500個台階,遊客可沿著樓梯步行至頂端,欣賞周圍的城市景觀。Vessel的銅色金屬外觀和鏤空設計,使其成為一座引人注目的公共藝術品和社交空間。其設計不僅具視覺震撼力,還提供了獨特的互動體驗,成為哈德遜廣場的標誌性建築和熱門旅遊景點。可惜因為發生跳樓事件,暫停給觀光客上去參觀。
紐約市-曼哈頓-中央車站-雕像
紐約中央車站外觀上方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雕像群,當我剛抵達紐約時便被吸引住。這座雕像由三位希臘神祇組成。右側是智慧與勝利女神密涅瓦 (Minerva),象徵智慧與策略。中間是旅行者的守護神墨丘利 (Mercury),頭戴翅膀帽,腳穿飛行鞋,手持魔法杖。左側則是象徵力量與勇氣的大力士海格力斯 (Hercules)。這座雕像群耗時七年才完成,成為中央車站的經典標誌。
康奈利厄斯·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是19世紀美國最著名的鐵路大亨之一,他在1871年主導建造了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Depot)。范德比爾特的願景是創建一個將各大鐵路線連接起來的交通樞紐,推動紐約市的經濟和城市發展。他的鐵路帝國和中央車站的建設不僅改變了美國的交通格局,還促進了城市規模擴張和商業繁榮,使中央車站成為全球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
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以其宏偉的建築特色聞名,融合了古典和法國文藝復興風格。車站內部的主候車大廳,天花板繪有星空圖,拱形窗戶透入自然光,營造出開闊的空間感。大廳還有著名的四面鐘和黃金樓梯。中央車站的優雅設計和精緻細節使其成為紐約市的建築瑰寶和文化象徵。
洛克斐勒中心
洛克斐勒中心位於紐約市曼哈頓,是一個由19座商業建築組成的綜合體,建於1930年代,由石油大亨約翰·D·洛克斐勒出資建造。其著名地標包括洛克斐勒廣場、彩虹室頂樓觀景台(Top of the Rock),以及冬季的戶外滑冰場。洛克斐勒中心以其裝飾藝術風格建築聞名,並成為紐約的文化和娛樂中心,經常舉辦節日慶典、演出活動,特別是年度聖誕樹點燈儀式,吸引無數遊客和市民。
百老匯劇院區 - 芝加哥劇院
百老匯劇場位於紐約市曼哈頓,是全球最著名的劇院區之一,以其高水準的戲劇和音樂劇表演聞名。該區域擁有超過40個劇院,歷史悠久且風格多樣,展示了經典和現代的劇作與音樂劇,如《歌劇魅影》和《獅子王》。百老匯不僅是紐約文化的象徵,也是世界戲劇藝術的發源地之一,吸引著來自全球的遊客和藝術家,推動了全球舞台藝術的發展與創新。
紐約市區-鄉村民謠的街頭藝人
這位鄉村風的街頭藝人唱著 : Home on the Rang(點擊這裡聽歌)。 這一首經典的美國民謠,歌詞描繪了美國西部牧場生活的場景。小編匆忙而過,只能用相機趕快紀錄下這美好的瞬間。
紐約市-曼哈頓-紐約縣法院大樓
小編在前往拜訪廠商的路上,遇見了一位坐在書報攤旁的女士。她身穿古英國風的洋裝。讓我感受到紐約市民熱愛歷史與文化的藝術氣息。
紐約市-曼哈頓-紀念品-街頭攤販
紐約市曼哈頓的紀念品街頭攤販充滿城市活力,為遊客提供多樣的商品選擇。攤販售賣的紀念品包括T恤、帽子、鑰匙圈、杯子等,通常印有紐約標誌性景點如自由女神像、帝國大廈等圖案。這些攤位以價格實惠和便利著稱,分布在熱門景點附近,如華爾街、時代廣場、中央公園和第五大道。攤販風格多元,商品色彩鮮豔,體現出紐約的多元文化與獨特城市魅力。
紐約市-曼哈頓-布魯克林大橋
布魯克林大橋是紐約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連接曼哈頓與布魯克林,於1883年完工。這座雄偉的懸索橋以其石塔和鋼纜聞名,象徵著美國工程技術的偉大成就。大橋全長約1,834米,設有行人和自行車道,如果旅人有時間,建議遊客可以用散步的方式走過橋的另一端,欣賞對岸紐約天際線的壯麗景觀。作為全球最知名的橋樑之一,布魯克林大橋融合了歷史、建築與現代城市風光,成為紐約的重要象徵。
紐約市-曼哈頓-華爾街
華爾街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象徵著紐約市的國際金融實力。它是美國乃至世界多家大型投資銀行、證券交易所(如紐約證券交易所)、對沖基金和跨國企業的總部所在地。華爾街的金融市場每天處理著數以億計的交易,影響全球經濟與資本流動。作為國際金融的樞紐,華爾街不僅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還在全球投資、貿易和金融決策中扮演關鍵角色,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紐約市-曼哈頓-華爾街-金牛
華爾街金牛(Charging Bull)是紐約市曼哈頓著名的公共藝術雕塑,位於鮑靈格林公園附近。這座雕塑由藝術家阿圖羅·迪·莫迪卡於1989年創作,以銅材打造,象徵力量、繁榮和金融市場的樂觀情緒。金牛充滿動感,頭部低垂、前腿向前,呈現出衝刺的姿態,象徵著市場的強勢上升。它已成為華爾街的標誌性象徵,吸引遊客拍照留念,也是全球股市繁榮與信心的象徵之一。
紐約市-曼哈頓-911 Memorial Pools
曼哈頓的911紀念池(911 Memorial Pools)位於原世界貿易中心雙塔的遺址上,是為紀念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中的遇難者而設立的。兩座巨大的方形水池象徵著倒塌的雙塔,水流不斷從池邊流入中央深淵,營造出莊嚴且寧靜的氛圍。池邊的青銅欄桿上刻有近3000名遇難者的姓名,供人們緬懷。這座紀念場所既是對歷史的沉痛記憶,也是反思與重生的象徵,吸引了無數遊客與悼念者。小編看完這些在紀念碑中犧牲的消防隊員名子,心中波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參觀紐約市-曼哈頓區-911紀念園區的遊客,
正在思索西方世界與阿拉伯世界的衝突何時才可以止歇 !
紐約市-曼哈頓-Westfield World Trade Center
紐約市-曼哈頓-觀光巴士
紐約市曼哈頓的觀光巴士是遊客探索城市的重要方式之一,提供便捷的路線和解說服務,涵蓋主要景點如時代廣場、帝國大廈、中央公園和自由女神像。觀光巴士多為雙層設計,頂層露天,讓乘客能360度欣賞紐約的天際線和地標建築。乘客可在指定景點上下車,自由安排行程。配有多語言導覽系統,提供城市歷史、文化與景點的詳盡介紹,是了解曼哈頓的絕佳途徑,深受遊客喜愛。
紐約市-曼哈頓-下城區-城市街景
五彩繽紛的倒影,倒映在摩天大樓的帷幕玻璃,是這個城市給旅人的印記。
紐約市-曼哈頓-下城-城市老屋
紐約市曼哈頓下城區的老屋充滿歷史與城市文化魅力,展現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建築風格。這些建築多為磚石結構,擁有精緻的外牆細節和鋼鐵製的防火梯。典型的老屋包括唐人街和小義大利區的多層住宅樓,結合了當時的實用性與美學。如今,這些老屋成為歷史遺跡,保留著紐約早期移民社區的印記,與周邊現代摩天大樓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出紐約多元且豐富的城市風貌。
紐約市-曼哈頓-地下鐵
紐約市曼哈頓的地鐵路線是全球最繁忙、最廣泛的公共交通系統之一,覆蓋了全城的重要區域。地鐵擁有數十條路線,分為不同顏色和號碼,連接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區和布朗克斯。地鐵的全天運行和高頻班次使其成為市民和遊客首選的交通工具。地鐵站點風格多樣,從歷史悠久的瓷磚裝飾到現代化設計,有時候地鐵出口會從某棟摩天大樓內部出來,也會從古樸的地鐵站中走出地面,會有時空錯亂之感。
紐約市-曼哈頓-西方人婚禮
The Louis J. Lefkowitz State Office Building
簡約的西方婚禮與東方婚禮的繁文縟節形成了強烈對比
紐約市-曼哈頓-中國城
紐約市-曼哈頓-中國城
我們國家的國旗在這裡城市中飄揚
紐約市-曼哈頓-城市天際線-黃昏
HOBOKEN霍伯肯-遠眺曼哈頓城市天際線-夜景
小編在曼哈頓待了三天拜訪諸多廠商。離開曼哈頓後,好友 蔡浩舟帶小編來到一處秘境,觀賞曼哈頓城市夜景的好所在 : HOBOKEN霍伯肯-Pier C Park。這裡的視野超好,從中城一路看到下城,整個曼哈頓區的天際線一覽無遺。
霍博肯-Pier C Park-藝術雕像
霍博肯-遠眺曼哈頓下城夜景
離開了奉行資本至上主義的曼哈頓。在霍伯肯碼頭欣賞曼哈頓夜景時,心中思考著企業體是現今社會最有能力改變世界往良善方向前進的組織結構。因為企業體於資本世界中扮演著創造資本的角色。所以企業體如果改變了生產架構與流程,相對著世界資本之輪也跟著轉動。
小編曾經已小資本執行創業並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深深了解企業體背後資本的重要。沒有足夠且雄厚的資本,跟本無法實踐企業的社會創新理念。隨著年紀增長,資訊流爆炸的今天,創業之路越來越難走,挑戰越來越多。用穩健的腳步,邁向創新之路。這就是小編這次紐約差旅的心得。
留言
張貼留言